自動駕駛安全嗎?
這是在自動駕駛商業化來臨之前,公眾問得最多,也是最擔心的一個問題。
根據美國汽車協會中大西洋分會的一份新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70%的弗吉尼亞州駕駛員表示,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是重中之重。今年一月份,美國汽車協會還發起過另一項自動駕駛汽車的民意調查,60%的美國駕駛員表示對搭乘自動駕駛汽車感到擔憂。
其實一直以來,汽車安全性能是消費者以及車企首要考慮的問題。在一輛汽車正式上市之前,要經過道路測試、耐久測試、安全碰撞測試等多重測試,確保不會出現質量問題,這是車企對自己車型的負責,也是對消費者的負責。
對于自動駕駛,由于完全脫離或者長時間脫離了人類老司機的掌控,我們的對它的安全要求也就更加苛刻。在硬件層面,自動駕駛車輛都配備了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其他車身傳感器,以對路況進行感知,包括前方道路是否有坑、有積水或者其他路障等。在軟件層面,算法會將人類駕駛可能遇到的問題都囊括在內,在接收到路況信息之后,依據算法快速下達決策指令,是轉彎還是直行,是剎車還是加速。

“軟硬兼備”的自動駕駛汽車,可以說是已經武裝到了牙齒??墒?,如果真要說到安全,我們是不是還忽略掉了什么?
如果你去問一位老司機,上路前需要檢查什么?在他的回答中一定會有“輪胎很重要”之類的字眼;如果你去問F1冠軍漢密爾頓取勝的關鍵是什么,“保護輪胎”一定會出現在他的嘴邊;駕照“大路考”中的第一個大要點就是“開車之前,先檢查車況”。
沒錯,我們忽略掉的,其實就是那四個黑乎乎毫不起眼的輪子。這是整輛汽車唯一與地面接觸的地方,也是整個車身最為柔軟的地方。
事實上,只要是通過了駕照考試的駕駛員都應該知道,在駕駛前除了要查看輪胎有無損傷和劃痕、胎壓是否正常之外,還要準備好備胎以及備胎工具。

但是在我們興沖沖地憧憬著自動駕駛,車廠、供應商也在激光雷達、攝像頭、高精地圖上面狠下功夫的時候,至關重要的輪胎卻被理所當然地忽略了。就在整車順應智能化趨勢的同時,輪胎卻成了智能汽車上唯一不智能的存在,它不僅不能檢測到表面是否有劃痕、扎釘子,甚至連胎壓也不知道!
在汽車行駛過程中,胎壓異常會引起局部磨損,操控舒適性降低,油耗增加等問題,從而導致爆胎。有數據表明,國內高速公路70%的交通事故是由爆胎引起的,高速爆胎死亡率為100%,而爆胎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于輪胎充氣壓力不正常造成的(占85%)。
所以,在質疑自動駕駛是否安全之前,我們應該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輪胎,配得上自動駕駛之名,它真的足夠智能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的輪胎還只是四個黑乎乎的橡膠圈,遠稱不上智能,也無法反饋安全隱患。
在汽車智能化全面到來之前,我們的輪胎也要變得更智能、更安全,這就不得不提到胎壓監測系統。
胎壓監測系統是一項新的汽車主動安全裝置,可以在駕駛過程中對輪胎氣壓進行實時監測,幫助駕駛者實時掌握輪胎的壓力狀況,并對輪胎漏氣和低氣壓進行報警,以減少因輪胎故障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增加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胎壓監測系統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間接式胎壓監測系統,通過輪胎的轉速來判斷輪胎是否異常;另一種是直接式胎壓監測系統,通過在輪胎里加裝四個胎壓監測傳感器對汽車輪胎氣壓和溫度進行實時自動監測。
由于間接式胎壓監測系統檢測反應速度較慢,在高速公路行駛的時候,哪怕是0.1秒的延遲也足以決定生死,因此間接式胎壓監測是一種有延遲的智能,或者可以稱之為駕駛輔助。
索菱旗下上海航盛開發的所有胎壓監測系統均為直接式系統,采用無線傳輸方式,能夠實現快速智能的輪胎胎壓監測。
除了向中控傳輸胎壓以及輪胎溫度信息之外,上海航盛胎壓監測系統還支持輪胎溫度過高報警、快速漏氣報警、傳感器電池不足提示,實現了兩級報警功能。
同時,因為輪胎要與各種不同的路面直接接觸,屬于整車中較為容易損耗的消耗品,所以上海航盛胎壓監測系統支持輪胎輪換自動識別、可編程,大大減少了因更換輪胎而造成的其他成本。

上海航盛TPMS軟件設計框架與處理方式
上海航盛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上海航盛實業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研發乘用車胎壓監測系統的企業,2006年開始至今已有10余年的研發生產與前裝配套經驗,與全球軍工級傳感器供應商Schrader最先簽訂中國市場獨家戰略合作,曾多次成為中國胎壓監測系統行業標準的參與起草單位,并在國內胎壓監測系統最先推動強制標配的2009年-2012年間,完成國內主流前裝車廠的SOP,國內中標率達80%以上。
上海航盛胎壓監測系統產品線全面,包括獨立式、集成式、CAN總線方式的系統,適合不同市場定位的車型,并針對高端車型開發了雙向式系統。整個系統的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系統可靠性和穩定性與國際同行的產品技術水平相當。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全身華服卻穿著一雙拖鞋,你看到了會是什么感覺?如果世界短跑冠軍博爾特穿了一雙不合腳不舒適的鞋在賽道上奔跑,那他還能成為“閃電博爾特”嗎?
第一個人也許會被人嘲笑,博爾特也許會在賽道上跌倒,但如果是汽車的“腳”出現了問題我們卻一無所知,那付出的將會是你不愿意看到的代價。
特別是在國家相繼出臺相關產業政策,將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汽車提升到國家產業戰略層面之后,安全問題更為關鍵。它不僅關系到消費者對汽車新技術的信心,更關系到消費者個人的生命。安全問題不做到位,就像無人車出事故一樣,會引起公眾信心大面積崩盤。
在汽車逐漸變得智能化的當下,安全問題要從“腳”做起,汽車輪胎也不應該只是那四個黑乎乎的橡膠圈,它們應該相應地變得更智能,也更安全,你覺得呢?